简体 | English
医学文献
医学文献
硫酸二甲酯中毒在耳鼻咽喉眼科的防治
作者:    人气:4299    时间:2013-9-25 16:33:00

 【关键词】硫酸二甲酯 防治 糖皮质激素

  硫酸二甲酯作为常用工业原料,应用广泛,本品具有挥发性,中毒症状出现较慢,不易引起重视,并且临床少见。本科2009年5月至2009年9月收治7例硫酸二甲酯熏伤病人,经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,现报道如下。
  1 资料与方法
  1.1一般资料 因患者工作单位搬迁,搬运过程中操作不当,出现储存罐中残存硫酸二甲酯溢出,所有患者均出现双眼异物感,畏光,流泪,鼻塞,咽痛,呼吸困难,声音嘶哑。1例咽喉部症状明显,1例下呼吸道症状较重。
  1.2临床资料 7例患者均为男性,其中5例为化工厂工人,2例为起重机司机。年龄28—45岁;病史6—12小时不等;病情:入院后病情轻重不一,全部出现角膜上皮部分脱落,鼻腔粘膜水肿,咽喉部粘膜充血,声带充血。下呼吸系统症状较重者,咳嗽,憋气明显,双肺呼吸音粗,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;咽喉部症状较重患者,出现憋气,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,无明显胸骨上窝处、肋间隙、锁骨上窝处凹陷,咽痛较重,吞咽时尤重,软腭及悬壅垂充血水肿,悬雍垂呈球状,会厌水肿,间接喉镜下见双声带充血,轻水肿,声门大小可。实验室检查:下呼吸道症状较重者,胸部X线平片检查示双肺纹理粗重,无阴影。余胸部平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。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。化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。
  1.3诊断 依据病史及症状,根据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(GBZ40-2002),均诊断为急性轻度硫酸二甲酯中毒。
  1.4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化工厂都用自来水清洗眼面部,后由120送来本院急诊室就诊,入院后给予流动清水(或5%碳酸氢钠,效果更好)冲洗鼻腔及眼部,尤其冲洗眼结膜穹窿部。0.9%生理盐水+头孢美唑2.0静滴qd,预防感染。大剂量糖皮质激素(地塞米松20mg/d或甲基强的松龙200mg/d)冲击疗法。局部应用依诺沙星眼水,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水点眼,预防感染,促进角膜上皮修复。1%麻黄素滴鼻液点鼻,减轻鼻腔粘膜水肿。5%碳酸氢钠250ml静滴,缓解中毒症状。5%碳酸氢钠漱口,预防口腔粘膜溃疡。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治疗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西咪替丁0.6入液静滴,保护消化道粘膜。
  咽喉部症状较重病人给予雾化吸入(注射用水20ml,庆大霉素8万单位,地塞米松5mg/布地奈德2ml或5%碳酸氢钠溶液30ml),减轻粘膜水肿,持续吸氧治疗,密切观察呼吸变化情况,备气管切开包,应急行气管切开。若局部皮肤出水泡或破损者,应保持创面清洁,可外搽炉甘石洗剂、糠酸莫米松软膏,给予生理盐水或紫草油纱布湿敷等,抗生素预防感染。
  2 转归
  经综合治疗后,6名患者7天痊愈出院,下呼吸系统症状较重患者1个月后痊愈出院。
  典型病例:患者,男,45岁,为化工厂总工程师,因操作时未佩戴防护措施(包括未及时提醒操作工人),接触挥发的硫酸二甲酯,出现双眼异物感,流泪,鼻塞,咽痛,伴轻度呼吸困难,来本院就诊,入院治疗。查体:神志清,精神差。双眼结膜充血,水肿,角膜上皮部分剥脱,软腭及悬壅垂充血水肿,悬雍垂呈球状,会厌水肿,间接喉镜下见双声带充血,轻度水肿,声门大小可,无明显三凹征。双肺呼吸音粗,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。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,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,布地奈德2ml+5%碳酸氢钠溶液30ml雾化吸入治疗。做好气管切开准备。经上述治疗后,患者症状逐渐平稳,呼吸困难缓解。经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。
  3 讨论
  硫酸二甲酯作为一种常用化工原料应用广泛,为无色略有洋葱头气味的油状液体,高毒(与芥子气相似),高温时易挥发,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,可经皮肤接触,呼吸道吸入或误服中毒,尤其对粘膜损伤较重,与湿润的粘膜接触后,水解成甲醇、硫酸、硫酸氢甲酯。甲醇吸收至血循环,引起神经系统毒作用,硫酸与硫酸氢甲酯有强烈的粘膜刺激性和腐蚀性,与组织中蛋白质产生反应,继而引起接触面的炎症和坏死[1]。硫酸二甲酯有迟发性生物效应,中毒后一般不会立即出现症状,不引起重视。眼耳鼻咽喉症状出现较早。硫酸二甲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,治疗一般按急救处理和对症治疗。中毒后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,流动清水冲洗粘膜,尤其是眼穹窿部结膜,鼻腔粘膜。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水肿,保持呼吸道通畅,保护消化道粘膜,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抢救生命。5%碳酸氢钠减轻中毒症状,抗生素预防感染。硫酸二甲酯中毒主要防治喉水肿,肺水肿,窒息,角膜病变,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,雾化吸入,避免了气管切开,缩短了病程[2]。
  防护:解决跑冒滴漏现象,防护套具的应用,岗前培训,患有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过敏性疾病者禁止参加该种工作。
西安碑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Copyright @2015 www.beilinchina.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03169号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63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