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体 | English
医学文献
医学文献
浅谈恶性青光眼
作者:    人气:5598    时间:2012-2-24 11:16:56

来源:万方数据

新疆巴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(841000)  张安仓  秦雅玲
一、概念
1869年首先由Von Graefe描述青光眼手术后出现的前房消失,眼压上升的病例并命名为“恶性青光眼”是青光眼手术后的一种少见但极为严重的并发症,临床主要特点:前房消失或者极浅和高眼压、可发生在手术后数小时、数日、数周等,用常规抗青光眼治疗无效,常导致失明的危险,愈合极为不良,故有恶性之称。1972年Weiss与Snaffer根据发病和临床表现,再改为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,但同内眼科文献至今仍继用恶性青光眼之称。
二、发病率
本病少见,占闭角性青光眼(急性或慢性)手术后2—4%,占青光眼患者.91%.与各种青光眼手术后0.56—5.06%。
三、易患的原因
1.小眼球小角膜晶状体发育过大,成睫状环窄小者;
2.高度远视眼者,伴有膨胀期白内障,无晶状体眼及外伤因素;
3.青光眼术前高眼压和浅前房者;
4.情绪精神因素;
5.闭角性青光眼用任何药物不能控制正常,术前房角闭塞;
6.一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,对侧眼不论何时慎重手术;
7.前葡萄膜炎者(虹膜炎或周边色素膜炎);
8.易发生在青光眼术后停用阿托品或开始应用缩瞳剂之后。
四、病因
恶性青光眼的原因至今不清楚,晶状体向前方移位并改变是主要原因,积聚液体玻璃体内等,多数主张是睫状炎与晶状体狭窄区(正常间隙为0.5mm)阻塞所致,同时缩瞳剂刺激睫状肌收缩使睫状体变厚,并使悬韧带放松,晶状体变凸前移或由于眼前部炎症与玻璃体、睫状突和悬韧带之间粘连,也有人认为悬韧带脆弱(先天缺陷或手术后部分断裂)引起晶状体不完全脱位,或晶状体前移所致。玻璃体前界膜增厚,通透性降低,阻滞房水向后流动。因为当有后阻塞形成时,就阻断房水外流,结果房水流向后房,房水进入玻璃体内,其后方形成水袋或玻璃体后脱离.将玻璃晶状体向前推移形成浅前房或消失、前房角闭塞,形成恶性循环,结果引起长期持续无前房,眼压增高。
五、临床特征
1.恶性青光眼主要的特点是抗青光眼术后或缩孔剂,并发生前房消失,眼压升高。
2.易发生于浅前房,常见术前眼压增高的病人;
3.可发生虹膜根切术或其它滤过性手术后;
4.发生恶性青光眼后常规治疗无效,甚至病情加重。一般扩瞳睫状肌麻痹剂用后,有效滴药后眼压下降,前房加深;
5.本病均有双侧发病的因素,一眼手术出现恶性青光眼,他眼手术也可出现同样症状,同时还可发生青光眼晚期出现。
六、临床表现
1.视力显著减退,在有晶状体眼呈暂时性近视,这是晶状体前凸前移,使眼球前节屈光力增加.若角膜不全混浊,可加镜片增加视力;
2.结膜混合充血,角膜雾状混浊,其主要眼压高低及晶状体与玻璃体紧贴时间长短而异;
3.前房变浅或消失,虹膜改变与晶状体紧贴、角膜内皮引起代谢障碍;
4.眼压升高,一般在4.77kpa以上。
七、诊断
主要是在青光眼手术后或者使用缩瞳剂后引起前房变浅或消失,眼压增高可诊断此病。
八、治疗原则
1.抗青光眼手术后出现恶性表现,不应再手术,否则无效,禁用缩瞳剂;
2.需要手术病人用药3天无效,可施行手术;
3.药物治疗:主要使用扩瞳剂加碳酸酐酶抑制剂、高渗剂等治疗有效;
4.手术治疗:此病一般手术治疗无效,甚至使病情恶化,当然,根据有关文献可作后巩膜穿刺、晶状体摘除使病情有所改善;
5.全身及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辅助治疗,减轻睫状体水肿,防止晶状体或玻璃体及睫状体粘连;
6.试用激光治疗。
九、愈后
1.一旦发生恶性青光眼,应立即采取措施,进行保守治疗,可保存部分视力,假如前房粘连,会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;
2.倘若晶状体和角膜内皮紧贴持久,可使晶状体混浊,角膜内皮受损变性,视力永久丧失。
十、预防
根据恶性青光眼的病因,易患因素和临床特点,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,此病发病率会明显下降。
1.青光眼术前对发生此病应充分详细检查分析。对易患眼高度警惕;
2.术前对各类青光眼的眼压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;
3.术中操作轻巧,前房切开房水缓慢流出,始终保留前房,防止前房消失,眼压突然降低,晶状体向前移位,必须给予扩瞳,避免恶性青光眼发生;
4.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术后发生此病。对侧眼的手术就应小心妥善处理。

西安碑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Copyright @2015 www.beilinchina.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03169号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630号